1、本书又很多关于暴力场面的描述,你觉得这样会让读者产生暴力倾向吗?
《金梅瓶》好像都不是禁书了吧。咱们东瀛友邦没这样伟大的作品,不是一样盛产爱情动作片?况且,我若是知道自己有本事凭码字就能蛊惑人民群众的暴力情结,肯定把故事背景设定在钓鱼岛。
2、请问您是地道的北京土著吗?
不是,我祖上是山东莱州人,父亲又是在吉林出生的。我虽然生在北京,但我不认为我是北京人,我是山东人。
3、故事中男一号对彬有一种敬仰甚至依恋的情感,在本书中有一种被神化的感觉,请问彬这个人物是如何构思出来的呢?在现实生活有中原型吗?
因为战胜强者才能证明自身的强大,所以我为故事主人公设定了一个几乎无法战胜的对手,那就是彬。某种意义上,彬确实是有原型的。
4、请问故事中的情节有没有从电影中借鉴过来的,是哪些电影呢?
没有,但我确实任性地向一些影视作品致敬过,比如《不夜城》。
5、谈一谈你最喜欢的一部罪案类电影吧。
韩国的《杀人回忆》,除去极个别拍摄技术上的硬伤外,几近完美。
6、作者本人在生活中有主角身上哪些特点呢?
能够在失败中成长和不经权衡利弊的坚持。
7、为什么在书中没有过多的涉及感情呢?感觉除了案情推理和些许的友谊,看不到更多感情的东西。
那就再看看吧,还是看不到我也没办法了。
8、这本书是您的处女作吗?您是否看过欧美、日本作家的同类作品,其中有没有您喜欢的?为什么?
看过,我比较喜欢劳伦斯·布洛克和丹尼斯·勒翰的作品,因为他们写得好,写得很好。
9、现在文艺作品中的警察,一改往日的完美英雄的形象,都个性鲜明,也有很多缺点。本书主人公赵馨诚,是一名非常有个性的北京警察,一口京片子,带着北京爷们的狂放不羁。做事风格也很独特,屡次违反规定。请问,他是现实中有原形,还是跟随文学创作潮流杜撰的?
主人公是有原型的,我倒没觉得这是某种创作潮流,只是更贴近现实了而已。
10、主人公说,北京变了,更怀念以前的北京。能不能谈谈您对北京这些年变化的看法,比如外来人口,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化改造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这不是我能评价的,我只能看到变化,无从解释因由。而我通过主人公表达的也并非“更怀念以前的北京”,他怀念的不是地方,是人,是曾经的质朴与单纯。
11、请谈谈您对男人之间的友情的看法,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兄弟?为了兄弟,究竟可以做多少?当自己的利益,或者职责和兄弟情谊发生矛盾时,您会如何选择?如果书中的人物为兄弟牺牲了自己,他们到底为的是什么?
我想我在故事里都表达了,至于所谓发生矛盾时如何选择,真正发生矛盾时自然就知道了,毕竟选择不是用嘴做的。为什么?不为什么。
12、对现在比较火的新派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的风格和这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没,而且这似乎不属于同一类作品。
13、您的笔名有什么特别的出处吗?
我有一个犯罪研究工作室叫“指纹”,和朋友们合伙开的咖啡屋也叫“指纹”,编名字是很头疼的事,所以笔名也就叫这个了,所谓的出处就是——懒。
14、您认为这部《刀锋上的救赎》开创了国内冷硬派小说的新纪元吗?
谁能拨冗告诉我:旧纪元在哪?
15、书中格斗场景的描写不光精彩而且很有讲究,非常给力!作者是练家子吗?
我有练技击,但肯定不属于“练家子”的级别;故事中的动作场景都是经过实地演练的,相对贴近现实。
16、您是一个有着“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的人吗?
我很欣赏个人英雄主义,但还不至于到有“情结”的份上。
17、当社会正义与个人正义相冲突的时候,您认为人类应该做何种选择才是正确的?
这又属于我评判不了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我没有资格评判这种选择结果的对错,有资格评判的都去当领导和专家了。
18、现实生活中您是怎样一个人?性格性格更像书中的哪位人物?
现实生活中我就是普通人,会像其他人一样高兴、愤怒或悲伤,无论起因值得不值得。我自认为赵馨诚的性格与我更贴,但也有朋友看过这个故事后认为我的性格可以分裂成赵馨诚和韩彬,甚至有把袁适也加进来的。
19、您最喜欢书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主人公,因为他做的选择大多是我会做的。
20、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刑侦题材的小说,你认为自己这篇小说与其它的有什么不同么?或是有什么独到之处么?
国内似乎还没有作者涉足冷硬派犯罪小说这个领域,我试试水,权当抛砖引玉了。
21、“庞欣”、“王睿”,这两个连环杀手,隐藏了自己的身份,选择了用别人的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然后不断结束着一些人的生命。他们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变态的,这两个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这部分故事中似乎没有点明,因为也确实无大所谓。他们之间真正的“联系”是:他们同为游离在正常社会体制之外的“身份失落者”。关于这个概念的阐述,朱大可先生的《流氓的盛宴》更具权威性。
22、文中的彬自从女友陈娟死后,他杀人都是为了杀人而杀,已然是一具行尸走肉。但是他对陈娟的女儿依晨又是那么温情。一个没有理由的杀人魔,一个呵护“妹妹”的大哥。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作者是想从这种矛盾与冲突中体现一种什么东西吗?
这二者并不存在“矛盾”或“冲突”,因为它们都源自同一种动机。
23、小说内容丰富、情节紧凑,而且常常多条线索并行,不少读者称其好看却又“费脑”,作为这一“费脑小说”的幕后推手,您是如何驾驭这些复杂情节的?
分清主次,列时间轴。
24、赵馨诚和韩彬作为这部小说的两位平行男主角,一个玩世不恭、内心单纯,一个表面温文儒雅,实则复杂到让人捉摸不透,两者相比,哪位主人公的形象与您本人更接近一些?
我只有他俩身上的缺点,向往他俩身上的优点。
25、这部小说的读者定位是怎样的?是否真的要求超高的智商与分析能力?
我是很任性的作者,写东西得时候没太考虑“一定要写给XX看”,但看起来肯定是不需要啥高智商或分析能力的,想挑战自我的读者肯定更喜欢看《故事会》和《知音》……
26、我们留意到不少有趣的情节设置,比如韩彬手捧波本咖啡的那段谈话,这是向同为冷硬派犯罪小说的大师致敬,还是别有用意暗示自己的作品与大师不相上下?
这是典型的致敬桥段。不相上下?梦呢吧。这里面还是有明显分别的,致敬是因为觉得有趣,“不相上下”除非是我自己有病。
27、关于案件,“真的”“纯属虚构”(我想您懂的)?关于人物,是就近取材于身边的的友人,还是曾经听说过的传奇人物?
案件还真是纯属虚构,看了那么些案例,编几个案子还是很简单的,何况我的故事本就不是指望能凭借案件离奇为看点。人物确有原型。
28、通过小说,我们能看到迥然不同的男一号两位,个性鲜明的男二若干,男三无数,唯独很少看到作为重点角色出现的女性,不是笔墨太少,就是压根不爱说话,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没用意,我不大会写女人,不大会写爱情,不大会写床戏,以上种种我并不反感,只是自己创作起来无能为力而已。
29、犯罪剖绘作为一种刑侦工作的辅助手段,贯穿整部小说,几乎每案必有,成为一大看点,那么您是如何接触到这门前沿技术的?它是否真的在我国刑侦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忘了最开始怎么接触到的了……不过目前在我国实际应用确实相当有限。
30、韩彬作为一个罪犯出现,举止优雅、心思缜密,看似普通,却又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简直就是完美罪犯的典型,相信您在创作这个人物时也是费尽心思,如果他最后真的死了,是不是有点太可惜?
不可惜,死去吧。
31、袁适在小说中的成长速度飞快,以一个蹩脚海龟顾问的形象出场,最后摇身一变成为众人信服的犯罪分析专家,虽然自诩精英、心高气傲,但也处处透着可爱,如果您有后续创作计划,相信他的戏份不比赵馨诚弱吧?
袁适确实是很有趣的人物,我也相当喜欢,下一个故事里他会很重要很重要的。
32、作为犯罪小说,您对案件、相关资料的占有令人叹为观止,同时文中出现大量打斗场面,十分好看,让人不禁想到金庸、武侠一类,在阅读面上,您比较偏重于哪一派别?
我什么书都看,只要是能看得懂的。
33、这部小说字数磅礴,情节复杂,堪称重磅巨作,请问创作用时多久?过程是否坎坷?
二十四万字的“磅礴”之作……金庸张恨水笑而不语,无数网络穿越作家情何以堪。反正前后两稿,写了三年,连打渔带晒网,平均五百多天一稿,就是写着玩,过程一点不坎坷,轻松得很。
34、冷硬派犯罪小说的忠实拥趸早已接受过各类国外著作的洗礼,所以极尽挑剔之能事,相信这部国产小说的面世必然引来争议无数,您是否深感压力巨大?
没鸭梨也没压力,大家尽管挑就是了,豆瓣上还有人给《围城》评一星,我给钱先生提鞋都不配,还指望自己写的东西能老少皆宜,完美无瑕?
35、小说中的凶手大多只在自己熟悉的地区作案,那么您是否也有自己的心理安全区?
有,中国,北京,海淀区。
36、无论是生动的人物描写,还是精彩的破案过程,以及激烈的武打场面,都让将小说这部小说十分适于改编影视,而且还是好莱坞大片一类,如果有机会,会不会考虑改编成为影视作品?
这似乎不是我该考虑的事情,我只是个写字的人。
37、是否有创作续集的计划?如果有,人物是如何安排的?
有,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中。人物方面还是双主角,也有可能是三主角,这本书中的某重要角色与另外一个只出现过名字却从未露面的某角色都会登场。
38、韩彬性格的转变始于女友忽然提出分手,他的复仇计划也是围绕女友的意外死亡展开,可以说,爱情改变了他,冷血如他,心中依然爱情不泯,在如今这个充斥着谎言、利益交换的社会,您是否依然相信爱情的存在?
相信吧,先信着。
39、没有什么,能阻止人与人之间互相伤害。这个世界肮脏和黑暗那么多,是不是太残忍了?作者是想揭示一些关于人性的东西吗?
没有,我揭示不了什么,而且也没必要。听谓“人性”这东西,大家每天出门就能看到,五花八门,种类齐全,比看我写的故事来的过瘾多了。
40、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您最喜欢的北京作家是?
老舍先生。
41、您在后记里说,小说中每个人都原型,那哪个人的原型是您本人?
某种意义上,韩彬;绝对意义上,赵馨诚。
42、您平时是不是读了很多探案推理的小说?其中您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哪本?
有一些,不算多。丹尼斯·勒翰的帕特里克和安琪系列作品,每本都是精品。